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北京10月20日电 今天,《中国青年》创刊整整一百年。1923年10月20日,上海淡水路66弄4号,《中国青年》创刊号在极其艰苦、隐密的条件下出版了。28岁的主编恽代英认为,“中国的唯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的有生气的青年”。
正在公映的电影《觅渡》重现了《中国青年》创刊主编和撰稿人恽代英、瞿秋白、张太雷的革命往事。他们就是这群“有生气的青年”。
电影讲述了知识分子参与建党的热血人生,瞿秋白从苏俄回国接手主编作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的《新青年》;恽代英创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张太雷从苏俄回国筹备并主持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电影《觅渡》表现了《中国青年》主编和编辑、撰稿人这些优秀的青年精英群像:恽代英、瞿秋白、张太雷、林育南、邓中夏、萧楚女、李求实等,而他们都牺牲在了自己的青年时代。
今天百岁的《中国青年》无疑延续着他们的生命和精神,电影《觅渡》向这些杰出的青年群英致敬,也是献给《中国青年》的百岁贺礼。
尽管《觅渡》采用了高难度的碎片化非线性叙事的手法,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看每一个人物的每一段人生轨迹。有一个观众的观后感是:“我为瞿秋白的一生哭过,为恽代英的一生哭过,也为张太雷的一生哭过。”
在影片的呈现中,1915年,学生时代的恽代英积极投身革命运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洗礼下,1919年,恽代英在湖北创办“利群书社”和“共存社”,团结进步青年,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的一生,他都在坚定地践行马克思主义,带领有志之士追求真理,投身革命,这些也都是《中国青年》创刊前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