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凝聚起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力量(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北京房山区张坊镇穆家口村党支部书记穆希怀——
“路电网水都通了,我们再加把劲”
本报记者 潘俊强
“今天请来外援,帮咱清淤!”8月14日清晨,穆家口村党支部书记穆希怀召集开早会,布置灾后重建工作。屋外,传来阵阵轰鸣声,近30台大型机械设备开到了村里。简单沟通后,机械清淤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穆家口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拒马河畔。此次受强降雨影响,拒马河张坊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达6200立方米/秒,山区径流汇水形成巨量山洪,村子一度被洪水围困。
7月30日下午,暴雨如注。此前,收到上级预警,穆希怀带着村级防汛抢险队转移险户,布设沙袋、挡板,清理行洪河道。眼看洪水来袭,穆希怀当机立断,“村主街西侧56户,也得赶紧转移!”低洼户的老人和小孩被一一转移到高处地带。
7月31日凌晨,穆家口村通信信号、供电线路、供水设备陆续中断。穆希怀在通信中断前收到信息——“今晚将有持续大暴雨”。他立即带领村两委干部将全村264户、460余名村民向更高处转移,包片联户、逐户摸排,确保不落下一人。
洪水中,穆家口村成了一座“孤岛”。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干部统筹分配物资,稳定群众情绪,带动群众自救,熬过了最艰难的几天。“看到救援车了,终于来了!”8月2日,救援车开到三渡桥头,救援人员第一时间从断桥上顺下一条十几米长的直梯,为受困群众送来物资。
洪水渐渐退去。看着被毁的房屋、倒伏的庄稼,穆希怀没有时间难过。“乡亲们都指着村两委拿主意,人在就有希望,咱们把失去的再挣回来!”穆希怀召集党员、干部开会,给大伙儿鼓劲儿。
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村党支部建立“8小时、3班倒”应急抢险机制,成立党支部抢险突击队和党员先锋队,调动挖掘机、铲车等机械设备,发动村民以“门前三包”的方式,开展主路和各家各户清淤工作,同时联系配合相关部门抢修水、电、道路。
一身污泥,满脸汗水,党员突击队的红马甲紧紧贴在党员穆希来身上。连日来,穆希来组织穆家口村三渡、四渡两个自然片区党员群众,开展清淤清洁作业。村妇女主任孙月红、党员穆术敏主动承担起防疫消杀工作,宣传做好灾后防疫和卫生清洁。
8月15日,当自来水哗哗地从水龙头流出时,穆希怀大声给在场的干部群众打气,“路电网水都通了,我们再加把劲,把家园重新建设好!”